高職教育的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和造就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此學院就業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助學生成功”的理念🦸🏻♀️,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一👎🏻💇🏼♀️、學校就業基本情況及成因分析
1🚉、畢業生總人數
我院2015屆畢業生共1261名。
2、分學科統計畢業生人數
我院2014屆畢業生1299名。其中🏕,經濟管理系317人,信息技術與機電工程系227人,應用藝術系158人👳🏿♂️✸,學前教育系271人,商務外語系131人,嘉定分校157人。
3🥕、畢業生性別結構分布
我院畢業生男生共433人🌪🤾🏻,占比34.34%;女生共828人,占比65.66%。
4🧿、就業率
我院2015年的就業率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就業率較2014屆低5個百分點🐝。
表1 2015屆畢業生各系就業率及簽約率
學院
|
畢業總人數
|
簽約人數
|
簽約率
|
就業人數
|
就業率
|
經管系
|
317
|
195
|
61%
|
293
|
92.4%
|
信機系
|
227
|
201
|
88%
|
222
|
97.8%
|
藝術系
|
158
|
114
|
72%
|
154
|
97.4%
|
學前系
|
271
|
157
|
57%
|
240
|
88.5%
|
外語系
|
131
|
90
|
68%
|
129
|
98.4%
|
嘉定分校
|
157
|
138
|
87%
|
138
|
87.9%
|
全校合計
|
1261
|
895
|
70%
|
1176
|
93.3%
|
四 5🗃、畢業流向
我院2015年就業人數1176,就業率為93.26%🚽。其中四聯單簽約人數895人,占比70%;專升本人數22人🙆♀️,占比1%;出國留學人數15人,占比0.01%;合同就業人數240人,占比19%。
6🧑🦼➡️、就業分布
2015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剔除升學、留學等情況),中小企業占比62.57%🦵,三資企業占比6.15%,國有企業占比14.25%,中等初等教育單位12.45%,其他企業占比4.58%。
7、就業情況成因分析
1)學前教育系就業率下降幅度較大,近10%💃🏻;其成因是:一是首次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證書統考,二次考核下來⚧,合格率只有88%,而原先是只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申辦即可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教師資格證書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與用人單位簽約的前提條件)🦧,且考二次🦈,第二次考通過後,往往簽約也要等到9月份甚至是12月份後,從而影響了就業方案的上報時間;如果能將此批延遲就業的學前教育的學生算入🤰🏿,估計本校的就業率在95%以上。
2)經濟管理系就業率也有較大的下降🤘🏼,近6%,主因是負責就業的老師懷孕就業相關資料後期無法及時收取🚶♂️➡️。(我院以收到學生的四聯單☕️、合同、參軍入伍通知書😱、出國證明等資料為學生實際就業🪑,無相應材料的不作為就業);
3)嘉定分校也因收取畢業生就業資料不及時導致就業率有一定的下降。
4)就業統計方法可能導致就業率有所下降
沒有收到就業相關證明資料(四聯單🔢🥏、合同🛀🏼、入伍通知書等)的,即使是在就業,我們也不算學生就業。
二、全員踐行“人人都是就(創)業工作者”基本理念
1.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專職指導
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學生的就(創)業工作,成立了由院主管領導負責的學生就(創)業工作指導委員會,並先後出臺了扶持學生就(創)業的相關文件👨🏻✈️,在政策上、資金上🐝、人力上給予支持🍓。
2.完善規章製度📺、確保經費投入
為使就業工作有序、紮實、高效地開展,學院製訂了較全面的規章製度,完善兩周一次的就業工作例會,製訂了校園招聘會、就業指導活動🥶🧑🏿🍳、就業工作考核與獎勵等管理製度。
三、全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就業指導與管理
1.積極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助學生成功”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在就業教育中貫穿職業道德教育🧏🏽、心理輔導等內容,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幫助學生規劃大學生活,樹立良好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與責任意識,提升學生自主擇業的能力。
2.完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學院按時段開設就業指導課:在新生入學軍訓時,引入職業生涯導向,介紹優秀畢業生、成功創業學生等;在大一開設“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大二開設“擇業指導—成功走向社會”課;大三開設“畢業前的準備”等課🍫,並輔以創業選修課程以及各種就業講座。
3.加強項目管理、出臺鼓勵措施
引導學生到面向基層就業,支持學生加入“西部計劃”、“三支一扶”、服義務兵役🥇、專升本等👨🏻🎨,把大學生的個人才華的展現與當地教育💁🏽♀️🔌、文化、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並出臺了相關鼓勵措施予以支持👨🏿🚀。
4.針對家庭貧困學生,加大就業扶持力度
近年來,雖招生人數總體下降💺,但貧困生人數並沒有較大地下降🧷🚣🏿♂️。為此👨🎨,學院采取了“重點指導🏌🏿♀️、重點推薦🈷️、重點跟蹤”的幫扶措施👰🏼,從生活上多關心,從經濟上多資助,在就業上優先推薦♔,重在落實,真正做到幫困、助學、就業三者有機結合。
市教委的低保學生的就業補助、參加邊遠地區就業的學費補助等也給了我們就業工作順利開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幫助。
5.加強就業管理、搭建就業平臺
有獨立的就業網站,製作畢業生宣傳手冊,在校園網上宣傳國家就業政策。同時,還通過易班網🧑🏿🎤、輔導員的短信群及時發布相關就業招聘信息😵,了解與掌握畢業生的就業動向,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就業信息管理製度🤦🏿♀️🙇🏼♂️。
舉辦了2015屆大型校園招聘會,參與的用人單位有220家之多👊🏽,全部來自於就業指導老師的聯系,無中介公司參與,企業層次、崗位設置⚠️、薪資待遇等比較適合本院學生的就業需求,對學生的就業成功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機會與條件。
四🤸🏼♀️、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創新創業能力
學院聯合市北高新園區(上市公司)成立了創兆·創新創業孵化園——大學生孵化基地🍀,重點打造為初創企業、初創團隊和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互聯網+形態下的創業者與投資者交流互動、投資合作的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園區整個基地建築面積1780平方米🩷。綜合配套包括有🈳:公共服務平臺,公共實驗平臺♦️,公共實訓平臺,大學生職業素質訓練營🧞♀️🧩,會議室及休閑洽談綜合配套等👣。
自2015年3月至今,園區共開展創業講座👨🏽🔧、創業指導專家主題咨詢服務等活動共計40場次🧏🏻♀️,培訓校內外人員達3000人次;通過舉辦此類活動加大了對園區的宣傳力度,使園區掌握的有創業意向的在校學生達30名,先後累計收集各類創業項目達20余個,系列活動初見成效。學校學生處為提升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還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舉辦了創新創業系列活動,如:“女性飛翔計劃”、“創業論壇”、“創業計劃書輔導”🙏🏻、“放飛希望⛓️💥,收獲夢想——感悟眾學長創業之旅”座談會、還聘請職介所的開業指導專家作開業前的相關指導、參加上海市高職高專創業大賽🙋🏽、積極開展學生就創業協會活動等。目前,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有多組學生創業團隊入住♑️🥷。
五🧘🏿♂️💁♀️、2015年的工作難點和問題分析
1、首要的是就業師資隊伍的穩定
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與就業率,離不開
一支高水平的就業師資隊伍🧊,強化師資的職業資格培訓🤰🏽,特別是從年輕、優秀、有良好專業背景的輔導員中挑選部分老師來加強就業職業資格培訓🧍♀️🔖,充實就業指導師資隊伍;而現實是就業師資隊伍因薪酬🚼、職稱、個人拓展空間等導致流動性較大👅,影響到就業指導課的開設與就業工作的開展;
2、就業政策的變動🧑🏼🏭,導致就業時間的延後
原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只要具備申報資格即可申辦教師資格證,但現因要統一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證書考,且第二次的報考時間在畢業期的4月份👳,導致畢業生就業時間的延後至當年度的9月份後甚至12月份,影響了就業方案的上報數據📨,而本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占摩臣2平台畢業總人數的20%。
3🧑🏼🦱、就業工作,需學校多部門的通力協作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意義在於引導個體以更加廣闊的視野和前瞻的思維來審視個人的職業選擇與人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職業選擇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個體的職業方向。但對就業工作如何反過來促進學校和專業的發展🚤,我們覺得做得還很不夠🧑🏼✈️,需要學校教務部門👂🏿🥈、招生部門、學生工作部門❤️、團委🧑🏿⚖️、專業教師等共同參加,說到底,只有學生有出路了,學校才有出路📻,老師才有出路,而不是將學生推薦出去🙎♂️,上報數據就完事了👩🏽🌾。
六🏄🏿♀️、就業創業形勢預判與工作初步設想
花旗在最近的報告中表示👨🏻🏭,中國可能將要經歷較長時期的經濟減速,目前有上海👩❤️💋👨、東北、山西✏️、河北👌🏿、海南等省市出現經濟放緩😴。而經濟下行也一定會對各大高校的就業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特別是高職高專類的學校,由於專業技術含量不高,競爭性較強可能會帶來較大的沖擊🔃。
工作初步設想:(不予深入展開)
1、就業工作更要貼近社會👹🏌🏼♀️,走進企業
如與市北高校(上市公司)合作,力爭在第一時間解決用人單位招聘問題(園區內有上百家企業,與學校很近)👰♂️;
如抓住國家大飛機戰略的啟動🕥,與上海商飛深入合作,使“飛機製造”專業有可能進一步的拓展;
如進一步將一些具有較大實力背景的企業真正引入學校做到“廠中校、校中廠”,將學生專業實訓直接與現實企業對接;
2、創業帶動就業
響應國家創新創業號召,應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這個大平臺🧒🏻,製定更為優惠的創業扶持政策,開發更多的創新創業活動🧑⚕️,讓更多的欲創業的學生參與進來🍓,激發全院師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創造出更好地創新創業氛圍,從而真正地由創新創業來帶動就業🍎🔟。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轉變,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建設,使就業工作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擇業理念,同時🏗,我們將以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細致完善的就業服務✝️,使學院的學生就業工作再上一臺階。